博湖試劑- 布氏桿菌病熒光偏振試驗(FPA)
點擊次數(shù):2093 更新時間:2014-05-09
布氏桿菌病熒光偏振試驗(FPA)
熒光偏振試驗在我國尚未見有報道,但在某些發(fā)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大量應用。這種方法是檢測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的一種簡便技術,田間即可使用。原理是溶液中的分子做隨機轉動(布朗運動),分子的大小是影響轉動速率的主要因素,并與轉動速率成反比,因而小分子較大分子轉動得快。如果給分子標記上熒光色素,大分子就會比小分子發(fā)射出更多的偏振光。
FPA試驗中,分子質量小于50ku的抗原用熒光素標記,然后加到待檢血清中,若抗體存在,則與標記抗原結合后就會降低標記抗原的轉動速度,并可用儀器測定出轉動速率的變化。診斷布氏桿菌病時,牛種布氏桿菌光滑型LPS的小分子質量片段OPS(平均22ku),標記上異硫氰熒光素(FITC)用作標記抗原。將此標記抗原加到稀釋的血清或全血中,抗體含量可在2rain(血清)或15min(全血)內用熒光偏振試驗測定出來。
其試驗程序為:硼硅玻璃管中加入血清或血液,在熒光偏振分析儀(FPM)上讀取光分布值;熒光素標記抗原加到管中,混勻后室溫下孵育2min(血清)或15min(EDTA處理的全血),在FPM:上讀取第2個數(shù)值,高于臨界值的讀數(shù)判為陽性反應。
FPA診斷牛布氏桿菌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幾乎與競爭ELISA相同。診斷牛種布氏桿菌19株新近免疫牛的特異性大于99%。